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
  •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WAP
  • 安规论坛 安规学院 证书查询 安规工具 安规测试 仪器使用 资讯中心 标准下载 标准汇总 学术论文

    仪器商城     更多仪器     搜索中心

  • 网站首页
  • 商城
  • 耗材
  • 试指
  • 量规
  • 灯规
  • 通用
  • 电池
  • 插头
  • 电线
  • 灯具
  • 家电
  • 燃烧
  • 橡塑
  • IP防水
  • 环境
  • 音视
  • 信息
  • 电学
  • 量具
  • 力学
  • 方案
  • 更多
  • 客服

测试

产品测试

电器附件

电线电缆

照明灯具

家用电器

电源|新能源

AV|IT信息类

电子元件

其它产品

安规测试

漏电起痕测试

燃烧试验

安规通用测试

电子元件测试

联系方式

深圳市美华安规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 A. 深圳光明新区光明
        圳美311号/518107

         B. 东莞大岭山镇渭

         溪路/523829

热线: 155-0203-6348;  
         136-1283-4185

电话: 0755-3288-5887
传真: 0755-3288-5887

Q Q: 1-4848-7-5858;
        4-9327-8805       

邮箱: sm#ag17.wang

          okgang#163.com
       (#请改@)

官网: www.ag17.wang

论坛: bbs.ag17.wang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测试 > 产品测试 > 电源|新能源
电源|新能源

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测试步骤详解

        电池是个好东西, 轻巧方便可携带, 2016年三星新出的Note7手机爆炸有可能是电池原因造成的, 三星多年积累的声誉一地鸡毛,戏称手机中的炸弹。电子产品使用移动式电池越来越多,在方便的同时带来很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隐患,于是预防和评估电池安全非常重要,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试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测试项目,也是必检项目之一,从JIS标准,IEC/GB等标准都有这个检测要求。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提供:电池芯强制内部短路测试系统,更多新能源测试解决方案和检测设备:http://www.ag17.wang/newenergy/

1、JIS C8714:2007|IEC62133:2012标准试验的起源历史

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试验,是由日本有关方面最先提出的。提出此测试项目的原因是在2004年,日本某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池发生起火,在详细研究分析了电池起火的原因后,认为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控制疏漏,在锂离子电池内部混入了极微小的金属微粒,在电池使用中由于温度变化或各种撞击,金属微粒刺穿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造成大量发热引发电池起火。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微粒属于偶然事件,很难完全放置这种事情的发生。因此,试图通过“强制内部短路试验”模拟这种金属微粒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的情况,如果锂离子电池能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出现起火、爆炸危险,则可以有效保证即使在生产过程中电池内部混入了金属微粒,也无法刺穿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或者即使刺穿隔膜并造成了内部短路,仍然不会产生危机人身安全的起火、爆炸危险。于是日本有关方面提出了单体电池强制内短路试验,并将该试验写入JIS C8714:2007标准中。目前该方法也被引入到IEC62133:2012的相关测试条款中。


2、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试验方法

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试验的样品量为10pcs,上、下限试验条件个5pcs。

试验步骤:

(1)试验样品的充电步骤;

(2)拆解电池放置小镍片;

(3)包卷回电池并使电池达到试验温度;

(4)施压步骤。

2.1 试验样品的充电步骤

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试验是针对充满电的单电池进行试验,其充电条件为:分别在上限试验温度及下限试验温度下稳定1-4小时后,使用上限充电电压及最大充电电流,充电至0.05C为止。上下限试验温度表示电池可使用上限充电电压及最大充电电流时,电芯表面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所以选在上、下试验温度条件下充电,是根据锂电池的材料特性制定出来的。JIS C 8714提出的上、下限温度分别为45℃和10℃,上限充电电压为4.25V,该条件是根据目前市面上比较普遍的锂离子电池(钴酸锂负极-碳正极)材料特性制定的,并不代表所以的锂电池。

如果采用新的上下限试验温度和上限充电电压,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试验并补充资料依据。

确定新上限充电电压的考察内容包括: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负极材料的锂吸纳性和电解液的结构稳定性等材料特性;确定新的上、下限试验温度时考察内容包括: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电解液的结构稳定性等材料特性,需要保证在新上限试验温度下的已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并在新上限试验温度中加上5℃适用JIS C 8714 第5.1款的充电条件,且符合5.2~5.5款的试验要求。基于负极材料的锂离子吸纳性、电解液的锂离子移动度等(与温度相应),需保证在新下限试验温度下的已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并且在新下限试验温度中加上-5℃适用5.1款的充电条件,且符合5.2~5.5的试验要求。

2.2 拆解单电池并放置小镍片

在周围温度20℃±5℃、结露点低于-25℃的环境下拆解单电池,并在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以及正极铝箔和负极活性物质之间放置下图所示的小镍片。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之所以选在结露点低于-25℃的环境下拆解单电池,是为了防止水汽影响电池的内部化学环境。本步骤应该尽可能快的完成,以尽可能减少拆解过程中电解液的蒸汽及水汽对电池特性的影响。

2.3 包卷回电池并使电池达到试验温度

将放置完小镍片的单电池包卷好,包卷时应避免松弛,应一边拉紧一边回卷,并在镍片的放置位置做好标记,然后放入密封的聚乙烯袋中,并将封口后的聚乙烯袋装入到铝箔片制成的密封袋中,分别在上限(下限)试验温度加上(减去)5℃的条件下放置(45±15)min。此步骤是为了恢复电极体在解体前的状态,并为接下来的假牙试验做准备。之所以要将包卷好的单电池放入密封袋中,主要是防止电解液的蒸发和自然环境对电池化学状态的影响,因此应选用容积尽可能小的密封袋。另外,在上限(下限)试验温度加上(减去)5℃放置(45±15)min是为了使电极体达到加压试验时的试验温度。如果拆解完电池后不能马上进行施压试验,则包卷好的单电池在铝箔密封袋中保存的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

2.4 施压步骤

在上、下限温度条件下,使用下图中的加压工装,以0.1mm/s的速度对单电池放置有小镍片的部位进行施加压力,同时利用电压表监测单电池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当观测到有大于50mV的电压降时,或者当施加压力达到要求(圆柱形电池800N,方形电池400N)时,即停止降低加压工具并保持30s,然后撤出压力。采用0.1mm/s如此慢的施压速度,能更好的控制内部短路时间和严酷等级。当施压过程中出现50mV电压降时,说明放入单电池内部的小镍片已经在压力作用下刺破电池隔膜而致使单电池发生了内部短路,此时即无需继续施压;如果施加压力达到800N(方形电池施压400N)时仍没有电压降出现,说明单电池的隔膜可以有效防止小镍片的刺穿,这样也能防止单电池混入金属小微粒后内部短路情况的发生。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以上测试图系引用

3、试验要求

电池在试验过程中不起火试验要求:电池在试验过程中不起火。   

在此试验中,镍片的放置这个步骤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两种类型电池的镍片放置位置,见如下:

a、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之间;

b、正极铝箔-负极活性物质之间;

当正极铝箔和负极活性物质之间没有相对面时,则仅对正-负活性物质之间放置镍片进行试验。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图1 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圆形电池)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图2 正极铝箔-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圆形电池)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图3 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之间(方形电池) 

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安规仪器网

新的变化

近来, 美国NASA及UL实验室提出简化强制内部短路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并没有采用拆卸电池后增加金属微粒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以极小的挤压速度(0.01—0.1mm/s)及极小的接触面积去挤压未经拆卸的电池。该测试方法也是在温箱中进行,以保证测试的环境温度是可调节的。而之所以采用极小的速度和接触面积是为了保证只使电池最外面那几层的隔膜发生失效。 在测试过程中还得监控电池的开路电压及电池表面温度。


交流论坛:bbs.ag17.wang/forum.php

安规百科:www.ag17.wang/safety/

资料下载:www.ag17.wang/download/

仪器商城:www.17-18.cn

安规仪器网/美华安规仪器---追崇原创、重视知识产权和尊重劳动成果,也是行业发展主旨,禁止盗链、采集、复制及转载等非法行为,一经发现保留追责权力。有关标准和技术探讨,请联络邮箱:1484875858#qq.com(#改为@),QQ1484875858


标签:  电池 短路测试 IEC62133 JIS C8714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12-25 23:32:51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IEC62133、GB/T18287与GB31241三个电池标准的区别  下一条:CCC与VDE电线产品认证中火花试验的比较
证书查询|安规工具|标准汇总|各国认证|学术文章|新闻|公司动态|测试|安规|标准|智能|下载|搜索|联系我们|在线反馈|在线留言|导航

版权所有:安规仪器网|www.ag17.wang Copyright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

广东深圳  粤ICP备15096309-1号 

电话:0755-3288 5887; 手机:155-0203-6348, 136-1283-4185; QQ:1-4848-7-5858; 49327-8805; 邮箱:sm#g17.wang;  okgang#163.com(点击或#请改@)

安规仪器网|UL498量规|IEC60320量规|灯头量规|灯座量规|IEC61032试验指|UL弯指|H5025喷灯|燃烧测温铜块|漏电起痕电极|灼热丝校温银箔

Powered by MetInfo 5.3.17 ©2008-2017  www.metinfo.cn